研究与储备
用户初探
走访两个健身房,深度访谈三位资深使用 AppleWatch 健身的用户,询问并记录了他们的看法。
竞品体验
分别体验了小米手表,小米手环,Redmi手表,华为手表,华为手环,小米走步机等产品。
趋势探究
参考现有竟品与设计趋势,设计了方便收纳与娱乐的折叠触屏跑步机新形态。
功能探索
在脑爆了关键性思路后,结合现有技术,探索并设计了一些有关手表和跑步机的交互方式。
用户初探
走访两个健身房,深度访谈三位资深使用 AppleWatch 健身的用户。
结论先行:三位用户均以每日成功闭合健身三圆环为运动目标。三位用户对手表连接跑步机的功能均表示可以尝试,但目前来看必要性不大。
原因
没有私人跑步机的A和B,每天使用下班工作时间在公司健身房健身。健身房跑步机使用人数非常多,如果让他们的手机连接健身房的跑步机,他们会比较担心耗时和数据安全等问题。而且A和B认为,手表已经能记录下来完整的运动状态,运动结束后生成报表。跑步机只是用来调节速度和坡度的,从操作上已经相当好用(而且是物理按钮,比触屏好用),想不到和手表连接可以带来什么变化。
C 用户家中有一台走步机,但大多也是在健身房锻炼,因为健身房更有锻炼氛围,而且提供的跑步机质量更好,跑步不晃动。C用户表明她身边买跑步机的朋友,实际对跑步机使用频率并不高。对跑步机除速度和坡度之外的功能诉求几乎没有,如果硬说有就是最好在跑步机上能有放iPad的支架。她同样认为AppleWatch已经能满足她大部分的需求,其余的如矫正跑步姿势等跑步机也不能提供。
用户A(韩)
性别:男
年龄:25
职业:程序员
用户B(陈)
性别:男
年龄:30
职业:设计师
用户C(罗)
性别:女
年龄:34
职业:投资经理
产品体验
分别体验了小米手表,小米手环,Redmi手表,华为手表,华为手环,小米走步机等产品。
小米手表
华为手表
Apple Watch
A公司跑步机
小米手表
华为手表
Apple Watch
B公司跑步机
体验感受
在健身应用中,AppleWatch交互感最强,动效追求极致,体验流畅。缺点:运动时的心率只有数值缺少状态。(如有氧,无氧)
华为因为圆形表盘,天生在显示信息上有所缺陷。而且华为手表并没有为圆形表盘
设计专项适配,操作手感略带臃肿。跑步信息面板的可读性也是最差的,一眼看不见重点。
小米手表跑步信息面板可读性很好,心率显示部分很出彩。
两家小米体验店的样机数码表冠都不太顺滑,不知是否为个例。
交互上基于体验店当时的系统有两点建议:
1. 转动数码表冠时,会伴随震动反馈,但当选项卡到底部或顶部时,应立刻停止震动,提示用户以到滚动极限。
2. 防误触操作,判定时间太久,而且进度条在按钮四周,手指会完全挡住,多次以为是自己没有按上。
跑步机因为经常使用,已经体验很多次了,每个跑步机在工业设计上都追求一定的差异化,
往往这些差异化会无形的增加用户上手成本。主要功能设计速度和坡度,变速跑间歇跑等功能,
想用时需要问在场私人教练帮助。(因为显示器几乎就是跑马灯,有很大学习成本)
趋势探究
参考现有竟品与设计趋势,探索并设计了方便收纳与娱乐的折叠触屏跑步机。
设计思考
家用跑步机因环境大小等问题对收纳功能,和影音娱乐性要求较高。(客厅构大是可以直接看电视的)从产品的角度出发,如果跑步机具备了彩色触摸屏,那就意味着可以在跑步机中嵌入社区生态,这会大大提高私人购买家用跑步机的欲望。例如Keep的跑步机,可以接入Keep账号,同步信息记录,参加课程,好友状态等运营活动。
如果认为触摸彩屏比较贵,iPad或手机直接投屏当作跑步机上的屏幕进行操作,在成本上可以节省很多。是低端跑步机,基础消费市场不错的选择。
功能探索
可穿戴设备与室内健身器械相联动后,都有哪些可以发挥的能力?
脑爆整理:
・实时健康检测,信息收集。例如心率、血氧饱和等。
・实时安全检测、摔倒等紧急情况报警。
・体能评估,提供最大摄氧量,疲劳程度等运动评估,重塑健康管理。针对用户身体情况设计合理健身方案。
・专业人工智能教练,帮助纠正及改善运动动作,并且鼓励促进用户完成运动目标。
・分析跑步动作,科学量化动态跑姿。
・专业健身动作分析提醒,防止受伤。(例如举铁时手腕动作提示)
・内置室内健身教程,用户不需要再通过大屏幕学习。做到随时随地学习适配自己的健身操。
・配置动作库。经过组合的动作系列,运动完成后可生成肌肉热图,帮助用户分析运动位置,从而达到塑形的目的。
・体感控制/遥控控制健身器械,解放双手。(例如控制跑步机速度)。
・划分5心率区,针对性科学心率训练方法,心率负荷,最大摄氧量,从而做到有效训练。
・夜间恢复测试,通过测试入睡初期自主神经系统安定程度显示身体恢复状况。
・对于康复训练运动的用户,可穿戴设备与医生和器械物联,例如检测身体发力顺序是否正确。直接与医生共享收集到的信息。
・运动结束后生成运动报告,评估身体状态,复盘全程运动与健康数据。
设计与方案
控制
手表作为可穿戴设备,在操作位置与距离上比跑步机的控制台更具有优势。
记录
跑步机连接手表后,它可以配合手表记录实时的设备数据与身体数据,结束时生成完整的运动报告。
提示
手表屏幕小,提示信息展示不全面,跑步机刚好在运动时可以借助自带的屏幕解决这一问题。
监测
手表可以实时反馈用户身体状态,在联动跑步机后,可以更好的全方面提升用户运动体验。
控制
通常在跑步机的控制面板上会集成跑步机所有的操作功能,一般只有一个层级,并通常配有物理按钮,方便用户盲操作。
手表作为可穿戴设备,在操作位置与距离上比跑步机的控制台更具有优势。但距离近不代表在所以情况下都好操作。
下面是我们常见的三种跑步时操作手表的姿势:
平视
举起手表,尽量贴近于面部。通常情况是因为需要调节某项功能,需要聚焦时的查看角度。跑步速度过快时会也激发本能抬起手臂平视手表,方便晃动的身体对焦。
俯视
这个角度是使用率最多的角度,不费力气而且姿势优雅,因为大臂离开身体的距离够远,对于晃动也有足够的调整空间。
低头
此角度因为过于贴近腹部,手臂上下移动空间较小,不适用于跑步。但是平常坐在椅子上,或者慢速走路时,因为动作自然,幅度小,不易察觉,也很常用。
在实际测试中,只要跑步的速度高于9km/h, 再以任何角度看手表时,都会感觉身体不协调。高于12km/h时注视手表
会感受到身体非常不平衡,有摔倒危险。人体两只胳膊的摆臂,对于跑步中的人来说是保持身体平衡最重要的因素。
7 km/h
9 km/h
12 km/h
我根据动态捕捉下来的人物进行跑步姿态的模拟分析后,并配合我与多名被测试者的实地测试得出结论:
在盲眼操作的情况下,处于A/B 这两个姿势和位置的操作是最不容易影响跑步时身体步伐,姿态和重心的。
A 正手姿势
B 反手姿势
A 正手姿势
B 反手姿势
盲眼操作,更多是要配合可交互的物理按键进行的。小米手表物理按键为表冠与下方长方形按钮组成。实地测试后
发现当速度跑起来后,有时你会很难分清哪个方向是手表的正方向。如果使用表冠调节速度的话,分不清旋转方向
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。于是想到了用陀螺仪分析手表的姿态,用户可以选择开启Always Up功能,用户使用时只需
向上转动手表,无论此时用户是正手还是反手,都会被识别为提速。
在此期间,我还进行了加速度传感器测试,用来探究是否可以在跑步中通过手势来控制跑步机速度。
我的结论是可以的,但目前我持有保留意见,原因是容错率太低。
加速传感器测试
数据
Z 轴(上下)动作幅度
因为跑步时运动幅度过大,运动轨迹也会随之增大。所以做手势的动作幅度就不能太小,太小识别不到,但是太大
就会影响身体步伐。此处还需要再多探索,多研究。(最右边蓝色Z值最低谷和最高峰为手势交互时的动作幅度。)
记录
记录是手表健身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,跑步机的记录只是暂时的,而手表有登录的账户作为载体。它的记录是永久的。连接手表后,它可以实时捕捉心率,运动轨迹等健康数据,运动结束后可以生成完整的运动数据。
从产品的角度上,只需引导用户同意跑步机联网,并登录其账户,这就意味着这个用户的数据已经接入。当手表与跑步机使用同一账户的情况下,手表与跑步机之间的连接也就默认开启了。
提示
在跑步时按下手机锁屏键看新消息的情况,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。尤其对业务很忙的人来说,及时的消息提醒,会大大提升他们的安全感。专注模式是非常好的屏蔽消息的手段,但在健身中,有的人还是很需要消息提醒的,那相比去解锁看手机,或者在跑步时看手表。都不如在跑步机上可以直观的看到手表或手机同步过来的信息。
从另一方面,跑步机开始运转,速度上升或下降等强感知的操作,也可以尝试和手表的震动功能同步,在手表上提示跑步机的状态。让用户在触觉上感受到跑步机状态的变化,这也会使用户对跑步机联动手表的功能增添依赖感。
监测
不同年龄范围,不同身体素质的人,他们所对应的身体监测指标大相径庭。(比如在三高人群锻炼中尤为重要的是运动心率,如果心率过高,会对身体健康不利,导致恶心、头晕、胸闷,糖尿病患者则会使血糖急剧降低,而且减脂的成效也不好,心率低于某值对身体没有危害,但是锻炼效果不好。)
有时心率过高会导致严重的身体反应,但过低则运动无效,只有合适的心率,可以做到在最大限度燃烧脂肪的同时保护和心脏功能。 一套较为完整的健身体系,会对保护身体健康有着长期功效。在首次运动前,先进行全面分析,确定适合自己的健身模型,并通过实时监测到的数据不断校准,优化最终的训练目标。
手表与跑步机的互联具有先天的优势,可以根据用户的状态及时做出反馈,如跌倒自动停止,心率过高自动降速等操作。
更多思考
不同的跑步速度,坡度,节奏,距离等都对应着不同的运动效果。以减脂为例,如果一直处于平缓匀速的低心率状态下,很难达到理想的减肥燃脂目标。
如何让用户可以多次达到燃脂心率区间,提高乳酸容忍度并坚持完成训练目标,是传统跑步机没有关注的地方。
将长目标,拆解为阶段性成就,人为设置加速与减速,并通过倒计时,语言激励等不断刺激大脑,是健身教练常用的解决方案(如:动感单车,法特莱克跑)
Coach 看板就是模拟真实的训练场景,用自然语对话将目标进行拆解,并关注用户心率,步频等信息,实时分析身体状态,给出对应运动方法。如同真实专业的教练陪伴在用户身边。来帮助用户更高效顺利的达成运动目标。
